打破迷思:为什么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比你想象的更规范?

打破迷思:为什么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比你想象的更规范?

 

中国的绿色债券正在快速增长,监管框架也在随之完善

 

我们最近留意到国际市场上对于中国绿色债券质量的一些关注和疑惑。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些疑问不局限于中国绿色债券,而是涉及到所有的绿色债券,并且早在 2008 年企业绿色债券出现时就一直存在至今。正如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一直强调的,为了确保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全发展,监管与检查的过程是必要的。

除了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绿色债券质量、风险和回报之外,对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投资者是否还需要担忧其他问题呢?

 

对于绿色的不同定义  这是全球市场共同面对的问题

目前,不同市场存在着不同的绿色定义。

举例说,最近西班牙国家石油公司 (Repsol) 根据绿色债券原则 (Green Bond Principles, GBP) 的绿色定义发行了一只债券,然而因其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能炼油厂的能效改善,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认为该债券是绿色的。这只债券也并不符合气候债券分类方案 (Climate Bonds Taxonomy) 的绿色定义,且未被纳入彭博和其他绿色债券指数的统计数据中。

同样地,在中国,也有些领域虽然在国内被视为绿色,例如高品质运输燃料生产(汽油和柴油)和煤炭清洁利用,但这些领域并不被国际投资者所认可。

就像20国集团在其2016年绿色金融综合报告里所说,不同国家在建设自己的绿色债券市场时,自然而然会考虑本国的环境政策重点。在许多煤炭占能源消费主导地位以及空气污染问题严峻的国家,由于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可以降低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国内投资者将其视为绿色,因此煤炭的清洁利用会被纳入到国家的绿色定义中。

在国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发行人需要符合国际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普遍”认知和偏好,因此统一不同市场的绿色定义和标准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统一的标准可以避免不同市场对绿色债券重复进行审查和认证, 由此降低绿色债券发行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EIB) 在今年3月共同成立了一个绿色金融倡议,合作开展中欧绿色债券标准一致化研究。 中国在致力于促进绿色债券标准一致化方面是全球领先者之一。

 

中国对于绿色债券的监管要求是全球最严谨的

事实上,除了中国之外,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会要求所有债券发行必须事先通过审批,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目前围绕国际市场自律监管的不确定性。例如,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金融机构申请发行绿色债券时,必须向人民银行报送关于募集资金拟投资的绿色产业项目类别丶项目筛选标准丶项目决策程序和环境效益目标以及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和管理制度等材料。 经人民银行批准后,发行人才可以把债券贴标为“绿色债券”并进行相关发行工作。 其他的监管机构如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也实行类似规定。

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指引同时也鼓励发行人对其发行的绿色债券进行外部审查,这可以理解为发行人取得监管当局批准的隐性要求 — 超过 93% 的符合国际绿色定义的中国绿色债券在发行时已接受外部评估,高于国际平均的约 73% (2017 年平均为 85%)。 发行后的外部审查也会作为发行人与核查机构在发行时的协议的一部分得到实施,有需要时现场调查也会进行。

为确保绿色债券发行后募集资金确实用于绿色资产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制定有关规定检查发行后募集资金的使用。根据我们最近与中国人民银行的交流,有关评估机构如何进行外部审查的指引也正在准备中。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丶银监会丶证监会丶保监会丶国家标准委等五部委在6月联合发布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提出了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其中包括研究构建绿色金融标准认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认证机构。

在某些情况,绿色债券发行人并没有使用外部审查机构提供第二意见。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人当中,所有非金融机构发行人都没有让外部审查机构参与债券发行过程,它们包括重庆龙湖丶东江环保和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行的绿色债券。 尽管如此,这并不代表这些债券免受任何监管约束——公司或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受到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的监管。

 

定期报告在中国是强制性和严格的

中国的银行必须就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作出季度报告,而企业发行人则须每年或每半年报告资金用途;国际上的最佳实践是至少每年报告一次。

季度报告能够让投资者定期跟进绿色债券发行人在发行时所作出的承诺。 在国际上,大部分绿色债券发行人只会提供概括分类信息说明募集资金用途,如果投资者对于信息披露有不确定的地方,一般都要等下一年的报告发布,才能从中查找端倪。 然而在中国,季度报告属于市场惯例,投资者可以更紧密地追踪募金资金的配置情况。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对全球绿色债券发行后报告的初步分析显示,超过 80% 的中国发行人会公开披露发行后信息,表现优于其他国家,譬如在美国披露发行后信息的比例为50% ,在欧洲则为73%。(注: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会在今年6月底公布更多关于绿色债券发行后报告的信息)

 

绿化资产负债表

由于期限较长的特征,绿色债券被视为有助于应对绿色信贷所面对的一大挑战 — 期限错配。

很多绿色项目都是长期性的,而且一般比同领域的非绿色项目的资本支出更高,一些银行为了避免期限过度错配(即过度依赖短期资金去支持长期贷款),难以投放足够的中长期贷款,这成为长期绿色项目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绿色债券恰恰能为绿色项目引进期限较长的资金,发行人通过再融资,能更好地管理资产负债表。

可是,市场上有些分析把这种操作与银行填补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的问题混为一谈。 事实上,只有符合人民银行有关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银行,才有资格进行债券发行,更重要的是,绿色债券的标的项目和资产必须为“绿色”。

 

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依赖于发行人的诚信:这不是中国独有的情况

对于整个绿色债券市场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标准或实行任何监管要求,从根本上来说,投资者和市场研究者最依赖的还是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以此去判断募集资金到底是否投放到绿色项目。

这涉及到投资者对发行人的信任程度,然而,如果没有与发行人有实际的接触,这种信任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大概基于这个原因,投资者一般倾向于更相信本土市场的发行人,多于来自其他比较不熟悉市场的发行单位。

在中国, 这种信任问题尤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市场对国际投资者设有准入门槛,境内和境外市场之间依然存在信息和知识的缺口,也可能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发行人缺乏信心所致。在中国没有长期投资经验的国际投资者就更为谨慎。 中国的监管机构意识到这些问题,因此在绿色债券发行方面实行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与此同时,国际投资者也要下点功夫收集市场信息。

 

在中国大部分的定期报告只以中文撰写并通过不同渠道发布

目前,大部分的中国绿色债券都是在境内市场发行,这意味着这些债券的信息披露也是中文为主,并通过不同监管机构的平台发布。 如果投资或市场研究机构的团队没有人懂中文,便有可能错过存在于中国市场上的海量信息。

我们建议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网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资讯:绿色债券数据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 。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首季降温?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增长有所放缓。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和宏观审慎政策行动所带来的国内利率波动 (AAA级债券与去年相比收益率上升了150个基点),这对中国整个债券市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银行和企业的绿色债券发行利率走势保持良好,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更多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也会更稳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我们看到更多非金融机构发行人参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第一季度的8个发行人之中,有3家是来自金融业以外的行业,这有别于去年同期绿色债券发行人全属银行的格局,可见中国绿色债券发行人逐渐多元化。 另外,有3只不符合气候债券标准的中国绿色债券包含在我们的统计内,其中一只是国家开发银行规模达到5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这解释了为什么第一季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绿色债券比例下降到39%。

 

中国正在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从中国 “ 十三五 ” 规划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到覆盖全国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 以及人民银行丶国家发改委及证监会分别发布了绿色债券相关指引,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在为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方面,展示了很大的决心。

得益于强大的政策支持, 2016 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 2,380 亿人民币,占全球份额的 39%。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仅用一年时间所达到的规模,可能是其他市场用五年时间才能够做到的。

中国不止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方面带动全球,在争取把绿色金融纳入全球政策议程之中,中国同样发挥了领导作用。

2016 年,中国作为 G20 轮值主席国时,首次把绿色金融引入 G20 议程,并创建绿色金融研究小组。 该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担任共同主席,主要工作是根据扩大绿色融资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探索应对可能选项。

我们已经陆续看到一些关注气候变化的投资者作出行动。 今年4月,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 (IFC) 与欧洲最大资产管理公司法国AMUNDI合作,发起2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基金,规模为全球最大, 并将投资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以推动低碳项目和其他基础设施。

随着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并减少在 G7 及 G20 层面气候政策的参与, 带领全球各国遏止气候变化的重任落到中国与欧盟国家身上。 而中国已经作好准备。

在6月14日,中国中央政府——中国国务院批准在浙江、广东、江西、新疆和贵州五个省份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其中部分省份的GDP超过了中等规模的国家。这五个省份已经或正在采取积极的政策举措,支持当地的绿色金融发展。

 

绿化一带一路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各国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包括中国倡议的 “ 一带一路 ” 区域合作发展理念和计划,国际投资者将会愈发意识到绿色发展所带来的庞大投资机会。

今年 5 月,在北京举行的 “ 一带一路 ” 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参会的各国领袖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同时,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 “ 一带一路 ” 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管理,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列为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如何以绿色金融支持 “ 一带一路 ” 建设将会是下一个重要看点。

 

结语

我们固然需要监督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尤其是其中最大的参与者,但我们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发展绿色债券才不过两年,取得进展却相当显著。

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债券标准的制定和统一及整个国际市场的公正性是绿色债券市场所需要的。作为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敬请期待下期博客

 

请点击阅读此文英文版 

 

An English language version of this post is available here.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communication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in any form and 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is not an investment adviser.  Any reference to a financial organisation or investment product is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Links to external websites are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accepts no responsibility for content on external websites.

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is not endorsing, recommending or advising on the merits or otherwise of any investment or investment product and no information within this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taken as such, nor should any information in this communication be relied upon in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 

A decision to invest in anything is solely yours. 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accepts no liability of any kind, for any investment an individual or organisation makes, nor for any investment made by third parties on behalf of an individual or organisation, based in whole or in part on any information contained within this, or any other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public communication.

Ends>